金年会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近几年,安阳师范学院认真研究学生需求,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安阳师范学院从2011年实施了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出台了《安阳师范学院普通学分制本科生成绩管理办法(试行)》,形成了以选课制为核心,班级导师制、弹性学制和学分绩点制等为辅助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对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提早毕业或延缓毕业。基本学制为4年的,弹性学制为3-6年;基本学制为5年的,弹性学制为4-7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允许学生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了“三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合适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喜欢的老师以及上课的伙伴等,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进程,把学习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
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采取大类招生、实施双学位、搭建跨学科平台等多种措施,构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体系。
学校分别在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教育学院等院系试点进行大类招生,收效良好。学生经过1年的基础课学习,通过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可以重新选择喜欢的专业。
在校学习期间,本科生也可在修读本专业(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其他专业作为辅修专业。为此,学校于2010年出台《安阳师范学院双学位、辅修专业管理规定》,本科生在取得本专业(主修专业)学士学位的前提下,可再攻读不同学科门类学士学位的第二专业资格,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得双学士学位。目前,学校开设了6个专业双学位,2013届和2014届毕业生中,有634人获得双学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了学科划分,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跨学科选课。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跨学科平台,规定了6个学分,理工科的学生可以享受文科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资源,文科的学生也可以共享理工科的现代科学技术课程资源,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点的有机融合。
为进一步拓宽开放办学渠道,开拓学生视野,扩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不同大学文化,学校组织开展了外派交流生工作,制定出台了《安阳师范学院普通本科外派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外派交流生界定、选拔、管理、费用等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近年来,学校遴选、外派交流生顺利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交流学习;安排学生赴美开展教育交流;组织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夏令营访问团;推荐毕业生到国外做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校际交流学习的经历,不仅为学生提供感受不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的机会,还使学生有机会主动接受不同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感受不同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问题更有深度、学术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学校借助优越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支撑平台,引进和开发网络课程,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并开展教学,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的不同优势,打破传统校园的围墙,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金年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目前,学校引进尔雅通识网络课程100余门,开设微课程500余门。金年会这些通识课程综合性强、覆盖面宽,有杨振宁、叶嘉莹、叶朗等国内名家大师主讲,信息量大,师生可广泛受益。学生可随时随地上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师,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
实践环境,形成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专业对口行业、强化技术技能、双证达标驱动、突出创新创业”,极大提高了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无缝对接。
学校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了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构成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不少于39个实践学分,相关的课程中增加了课程实验和课程实践等基础实践环节,文、理科学时数分别不少于15%、30%;安排了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各类专业实践;并把大学生综合实践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所有专业学生修读不少于15个学分,为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实践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大力优化开放式教学实践环境,鼓励本专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开设《安师讲坛》、《大学生创新论坛》;安排教授、博士开设科技创新实践课;组织所有院系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放实验室;启动“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工程”和“大学生专业学科竞赛项目”;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2011-2013年,学校在各类学科竞赛、基金项目方面共投资225万元。近年来,学校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成419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河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这些平台的建立成为科研反哺本科教学的重要载体,让学生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课程知识,而且增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发展了学生个性潜能、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学生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
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自2009年以来,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共立项资助276项,在已结项的项目成果中,发表论文107篇,其中33篇被SCI、EI收录;获得专利1项;教育部优秀奖1项;地厅级以上项目27项。
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成绩喜人。五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九大学科竞赛之一,学校共获得全国二等奖9项,省级奖励124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成绩斐然,学校共获得全国特等奖3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82项。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成绩更为显著,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3项。尤其是,2013年该校14名学子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河南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2项,并荣获团体一等奖,充分彰显了安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学生考研成绩屡创新高。近五年,学生考研平均报考率约46.7%,录取率达到14.3%。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特别是,2014年,本科毕业生5327人,报考研究生2419人,超过国家控制线”、“211”高校学习。
安阳师范学院重视对学生知识、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学校就业率稳中有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2-2013年毕业生正式签约率均达60%以上,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行业分布广泛,多名毕业生被银行、学校、中铁集团、联通公司等知名单位聘用。学校被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单位授予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并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2013年度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2014年度河南高等教育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学校。金年会